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必須警惕的職業心理危機

必須警惕的職業心理危機焦慮僅是職業壓力的最初表現,61%的白領有職業困惑

  去年,30歲的劉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國企做海外專案經理,這是他第一次出國。國慶日時,他回國跳樓自殺。

  這家國企的海外職員一般都不能帶家屬,完不成任務的很快會被辭退,即使業績突出,回國的機會也不多。而劉先生是個內向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在出國半個月後就開始變得特別容易發脾氣,特別想成功,沒有什麼業餘時間。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幾個員工,上班在寫字間,下班在職工公寓,沒有私人空間,同事之間經常激烈爭吵。”

  專家介紹,職場心理壓力分3個階段,呈現不同的症狀:第一階段是軀體症狀,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第二階段就會產生退縮性行為,表現為不願上班、無端請假、不願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最後一個階段會產生攻擊性行為,比如火氣大、矛盾多、破壞性強,甚至產生自殘、自虐或者自殺傾向。





  “35歲臨界點”現象蔓延,升職與不升都痛苦IT業的職業壓力在各行業中一直處於高位,70%的人35歲後不再從事IT行業,於是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說。35歲時IT從業者常常要面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

  除IT行業外,很多其他行業的職業人都認為,如果到了35歲還沒有獲得升遷的機會,這輩子就很難出頭了。

  博士畢業3年的陳原最近幾次在車上痛哭失聲。使她變得極端焦慮的原因,是即將到來的一次競聘。

  他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競爭上崗。陳原的研究方向比較偏,如果競聘中沒有勝出並獲得專案帶頭人的資格,她就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專業加入別人的課題組,甚至有下崗的危險。這使在單位一直活得比較邊緣的陳小姐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職業危機:“這次拿出來競聘的只有12個職位,報名的其餘30多人都比我資格老。我知道肯定贏不了,可又不甘心學了十幾年的東西就這麼廢了,真是絕望啊。我每天惟一高興的事就是睡覺,可以什麼都不想。”

  而很多35歲左右,已順利升入中層的人,也正處在職業敏感期。中科院心理所對不同職業群體壓力水準的統計顯示,中層管理人員的壓力排在第一位。

  某知名通信公司雲南分公司的行政助理王小姐最近被升為分公司經理。“升職之後,工作的性質、壓力立刻不一樣了。以前我只負責財務、倉庫管理等工作。現在我除了這些工作,還要對手下的8個員工負責,並經常跟其他分公司經理交流,撰寫週報、月報、年報,參加電話會議。這些工作中,管人是最難的,如何在同事中樹立威信,實現身份轉換,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問題。”

  北京某公司的專案主管高先生則告訴記者:“做到中層以後,壓力明顯增加了,我們業績不好就會明顯影響收入。私企的老闆對中層管理人員十分殘酷,我們一個大區經理因為業績出色被調到北京片區做專案,半年後因為沒有做成功就被降為底層員工。”

  哪些職業易爆發心理危機?

  職業心理諮詢師竇吉認為,銷售員、教師、市場調查員、媒體從業者等與人接觸較多的職業,以及民航業、銀行、員警、煤礦、醫護人員等意外事故高發的職業,容易成為職業心理危機的高發區。因為這類人群的工作可變因素較多。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範衛東,曾做過5年“空管”。他介紹,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緊張的,往往兩三個小時就得換班,在崗時每一分鐘都不能走神,因為同時要調配很多架飛機。這使得他們下班之後精神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做夢都常常夢見飛機相撞”。
返回列表